好消息 阿鯨的論文終於上架了
大溼又在催稿了
在版面上消失了好一陣子
雖然我一直都在
是不是應該復活了…
不然當我塑膠做的
有在關注我的應該知道之前為了寫論文
沒日沒夜的過了一段時間
老實說是有點痛苦的
因為是在職專班的碩士生
沒有自己的研究室
之前又住在頂樓加蓋
在六七月酷暑的季節趕論文
只能跑到學校的圖書館和餐廳
因為學餐沒有限時
所以最晚曾經待到半夜兩點
一天至少坐在電腦前12小時以上
在三週內整理實驗結果數據跑統計
統計也忘光了應該說根本沒學好
等於還得一邊研究統計一邊寫論文
硬著頭皮參加口試
在一個月內反覆修訂我的論文
硬著頭皮畢了業
導致我的頭皮現在變得很硬 (誤)
想必比我的臉皮更厚的應該就是頭皮了
但還是必須很驕傲的說
我從清華大學畢業了
雖然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刻
其實是有點空虛的
因為人生並不會因此有任何的改變
學歷也不是那麼重要 (這種話就是拿到了才這麼說)
目標達成後還要再找新的目標
倒是覺得很茫然…
這樣就沒有藉口繼續鬼混了
這次論文的實驗其實是一個搞死自己的計畫
過程中真的是不斷的懷疑自己在幹嘛
首先將實驗對象主要分為2類
速度型登山者與休閒型登山者
光是要分類這兩族群的人其實也有點困難
出現很多速度型偽裝休閒型的偽物
本次參與實驗共計49人
最後實驗採計的數據兩組各取14人
在玉山的實測中
速度型登山者玉山單日往返來回的時間為4.4±0.45小時
休閒型登山者來回時間為10.54±1.37小時
以上皆包含了休息的時間
除了玉山實測外
我們還進行了室內步態跑步機的實驗
分為三個坡度 1%、10%、15% 分別4分鐘的坡度跑走測試
所以自變項(操弄/觀察的變因)除了登山者分為2類型,又分不同坡度/上下坡
依變項(受變因影響的結果)我主要選擇進行步頻及步幅的變化及討論
其實可想而知的 速度型一定比休閒型快
但我一直很想知道爬山的時候
到底應該走小步但加快頻率
或是跨大步一點
想當然要快當然最好是兩者都佳步頻快步幅大
在室內跑步機的時候
兩組人在步頻步幅可預期的是有顯著的差異
但在坡度15%時兩組的步幅就沒有顯著的差異
而速度組在坡度愈陡的時候仍可以維持穩定的步頻
這就是我們不同的地方
打開論文再看到這裡
我頭又開始痛了
先控制不要寫太多字
歡迎大家下載我的論文一起討論唷
如果有任何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指教
這次的實驗真的集結非常多的山友
令人非常感動也很感謝大家的參與
接下來我再陸續和大家分享實驗的心得
https://hdl.handle.net/11296/qn5zke